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新聞分析:三大因素將影響明年車市
2005年的國內車市已經進入“收官”階段。由于很多汽車生產廠家制訂了比較審慎的銷售目標,并嚴格控制生產成本和庫存,采取以銷定產的策略,與2004年相比,今年車價降幅將有限。在未來的一個多月中,雖然經銷商主導的讓利、“暗降”和滯銷庫存車降價也會將年末車市攪得熱火朝天,但專家認為廠家在年內打響去年那種大規(guī)模價格戰(zhàn)的可能性不大
。展望2006年,記者認為,產能、政策和用車成本將成為影響國內車市走向的三個重要因素。
“產能爆炸”將使車市競爭白熱化
2006年對于中國汽車業(yè)來說,將是不折不扣的產能“爆炸年”。年產33萬輛的一汽大眾轎車二廠等近兩年投建的新工廠將逐步達產。屆時,僅豐田、本田和日產日系三巨頭在華年產量就將突破百萬輛。汽車產能過剩的問題將進一步凸顯,并將直接導致國內車市競爭白熱化。
回過頭來再看看今年五一前后,國內車市一度出現(xiàn)的個別車型“漲價”的現(xiàn)象。當時,也有一些業(yè)內觀點認為“車價看漲”。但事實證明,那時個別車型的“漲價”,主要是經銷商利用“饑餓療法”趁火打劫的加價行為。今年上游原材料的漲價幅度遠不足以導致整車漲價,一些汽車廠家鼓吹的“價格到底說”站不住腳。
2006年,產能過剩、競爭加劇無疑將導致汽車企業(yè)利潤繼續(xù)減少,但也并不意味著“車價看漲”,車價繼續(xù)下滑仍是大勢。尤其是中高級轎車市場,“價格水分”將進一步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擠出,并對車價體系造成下壓力。面對這種局面,企業(yè)不能拿“價格到底說”當救命稻草“忽悠”消費者,加大國產化力度,降低生產成本、管理成本、銷售成本才是正道。
“新車政”將發(fā)揮對汽車消費的引導作用
2006年,汽車消費將受到很多“新車政”的引導,包括正在醞釀的汽車三包政策,汽車消費稅的調整,北京等一些大城市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的調整、限微政策可能出現(xiàn)的調整,還有國家發(fā)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在制定的鼓勵經濟型汽車發(fā)展的政策等。
以鼓勵經濟型汽車發(fā)展的政策為例,政策明確提出經濟型汽車的具體指標要求是,發(fā)動機排量小于等于1.4升,車身外形尺寸總長小于等于4米,發(fā)動機升功率大于等于45KW/L,油耗指標、環(huán)保指標、安全指標要達到國家標準要求。一旦這項政策正式出臺,對該類車型的生產廠家無疑將是一針興奮劑。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,這一政策也反映出國家鼓勵什么樣的轎車進入家庭的態(tài)度,對私人汽車消費的引導作用將逐步顯現(xiàn),也是我國汽車社會進行第二次重大轉型的必然之路。
未來,用車成本將比車價更重要?
近日,深圳市停車費大幅度上漲,私家車主增加的平均停車費支出約為每月186元。車多地少,停車費走高,這也是未來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不能避免的情況。同時,2005年油價的走勢也凸顯出 能源與汽車保有量高速增長之間的矛盾。高油價使很多買得起車的人開始考慮自己是否用得起車,用車成本成為除車價外消費者“觀望”的另一個重要原因。因此,2006年用車成本的漲幅將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車市走向。